浙二醫院骨科康復介紹
浙江大學第二醫院康復醫學科成立于1989年,是中國最早的康復科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浙江大學第二醫院康復醫學科已經完成了從傳統康復向現代康復的轉變,成為一個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康復科,涵蓋了包括神經康復在內的所有康復領域,骨關節康復、心肺康復、重癥監護康復、移植康復、兒童康復加快外科康復和傳統醫學康復。其中,骨科與康復醫學相輔相成,康復治療可以提高手術效果,尤其是在圍手術期,治療效果顯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缺乏康復往往會導致骨科手術后患者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疏松、步態異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骨科康復一體化可以解決患者術后康復問題,大大提高患者術后滿意度。
在骨科和康復科領導的支持下,形成了骨科康復一體化。在原有中醫骨傷科和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的基礎上,組建了以周友、宋宏云為首的康復團隊,由3名康復醫生和4名康復治療師組成,致力于關節、運動醫學、創傷、,脊柱、骨腫瘤、足部和腳踝,開展圍手術期康復工作,確保康復治療全覆蓋,確保術后患者能得到專業的康復指導,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響應浙江大學第二醫院倡導的快速康復手術和高效醫療。
臨床
關節外科康復治療組保證了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可在術后第二天下地行走,為完成48小時日間髖關節置換術的快速康復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進一步配合骨科推進48小時日間膝關節置換術快速康復管理。
髖關節置換術后24小時內下地
脊柱康復治療組能夠完成各種復雜手術如脊柱側彎矯形術、寰樞椎融合,CLIF,后路截骨矯形,枕頸融合,頸椎后路單開門等術后康復指導,促進患者心肺、運動、二便及神經肌肉等功能的全面恢復。此外,還可以進行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康復篩查與康復治療,個性化地制定康復方案。
脊柱圍手術期肌肉功能評估及步態分析
骨腫瘤康復治療組早期介入股骨大段髖置換、膝關節腫瘤假體置換、半骨盆置換、全椎體置換等復雜骨腫瘤術后,在緩解癥狀同時改善患者的各項功能,維護患者的生命尊嚴。
股骨大段髖置換術后第5天坐起及行走訓練
創傷康復治療組能夠在圍手術期給予患者指導,大幅度降低了患者術后關節僵硬的發病率及減少整體的康復診療費用,提高骨科手術效果。
骨折術后早期介入
運動康復治療組踐行重返社會、重返運動的理念,可以根據運動損傷的情況、生物力學特征、組織修復時間因人而異制定康復處方。針對骨科術后常見并發癥,我們可以進行以下治療:
疼痛:進行低頻治療、中頻治療、短波等高頻治療、溫熱電脈沖治療、干擾波治療、激光等物理因子治療;
關節僵硬:運用國際先進的Kaltenborn、 Mulligan關節松動技術完成了肩、肘、膝、踝等術后各個部位難治關節的僵硬治療,推行無痛康復理念;
肌肉萎縮:進行神經肌肉電刺激、生物反饋、難治性肌肉萎縮進行經顱磁刺激等治療等;
步態異常及運動損傷:運用Noraxon三維步態分析系統及運動捕捉系統,可精準采集測試者行走或跑步的時空數據,可進行運動動作分析;
肌骨超聲:評估肌肉骨骼系統的相關疾病,并開展超聲引導下的注射治療;
肘關節僵硬關節松解操作
肩關節僵硬關節松解操作
重返運動評估
超聲引導下的注射治療
教學
康復醫學專業基地從成立起,骨科康復小組每周進行小組學習,每月進行工作匯報,每季度進行各專業領域的討論與交流。采用新的教學形式設置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層次、多維度的課程。包括TBL教學查房、CBL的疑難病例討論、角色互換的治療師課堂以及MDT討論等,其中角色互換的治療師講課大大的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獨擋一面。
科研
骨科康復專科團隊先后獲得浙江省級課題2項,市級課題1項,參與重大研究項目1項,發表SCI文章10篇,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參與《骨科術后康復》的編譯工作。此外,團隊也正在致力于骨科康復的人工智能工作平臺等創新工作。通過以上研究的積累,與浙二骨科團隊的深入合作,借助浙江大學的優秀科研平臺,我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科研成果產出,更好的服務臨床。
我們的團隊
聯系我們
康復門診:周一至周六
周游主任專家門診:
周一 上午 濱江院區
周三 上午 解放院區
運動康復專科:
周一、二下午 濱江院區
周一至周五 解放院區
周一、三、五上午 城東院區
以上就是關于浙二醫院骨科康復介紹的相關內容,感興趣的長者可以電詢:0571-86297229